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 > 正文
中共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委员会学生工作部 关于印发《学生社区“艺术节”系列活动的指导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5-04-30 16:00   审核人:

校属各学院:

现将《学生社区艺术”系列活动的指导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学院认真传达,抓好工作落实。


附件:学生社区艺术”系列活动的指导实施方案



中共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委员会学生工作部

              2025429





学生社区艺术节”系列活动

指导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二、基本原则

(一)育人导向:用明德引领风尚、美育浸润心灵,弘扬各类优秀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砥砺报国之志;遵循学校美育及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把美育融入实践活动全过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二)面向全体:扩大活动覆盖面,鼓励特色发展,开展具有时代、校园、社区、学生、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受益,形成“一社区多品”局面,贴近学生对美育实践活动的需求。

(三)弘扬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基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组织多层次活动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价值、凝聚力量,引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四)创新发展:鼓励大学生创作富有时代精神、展现中国品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赓续革命传统、反映校园文化和学生特点的优秀作品,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青春朝气。

三、活动对象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生社区全体师生

四、主办单位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生社区党工委

五、承办单位

社区一线单位,即社区建设直接承担主体,包括: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学生社区特设党支部、学生社区青年自治委员会及各学院党团组织等。

六、主要内容

丰富空间文化内涵,持续加强文化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注重社区网络文化空间建设,推动主流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特色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有机融入社区文化空间。

举办多样文化活动,广泛调动全校文化资源,综合运用各类文化阵地,在学生社区统筹开展特色鲜明的社区主题文化活动,引导社区学生党(团)组织大力弘扬积极参与,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社区文化繁荣发展,构建浓厚良好的社区特色文化,完善社区文化育人体系,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路径,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让学生在社区文化的浸润中成长成才。

七、实施路径

各社区一线单位可参照以下四大模块设计活动,在确保核心目标的前提下,灵活创新形式载体,打造学生社区育人品牌,推动社区文化繁荣发展。 活动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形式——

(一)主题教育与主题实践

1. 红色文化浸润行动:结合党史学习、革命传统教育,以社区讲堂形式开展“红色故事会”“革命经典诵读”“红色影片展映”等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2. 传统文化传承行动: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非遗进社区”“传统手工艺体验”“诗词大会”“戏曲展演”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3. 美育素养提升行动:开设“行走的美育课堂”系列活动,邀请校内外艺术名家、学者举办讲座或工作坊,普及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知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二)艺术竞赛与作品展示

1. 原创作品征集与展览:组织“社区艺术节原创作品大赛”等系列主题,征集书法、绘画、摄影、短视频、手工艺品等作品,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展览,展现学生创造力。

2. 主题创作活动:结合时代热点(如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开展“社区微电影创作”“主题海报设计”“校园文创设计”等竞赛,鼓励学生用艺术表达时代精神。

3. 成果转化与传播:优秀作品可通过“社区风采展示大赛”“社区示范寝室大赛”等活动进行展示推广,并通过院校两级宣传平台扩大影响力,择优推荐至教育部“一站式”云平台。

(三)互动体验与技能提升

1. 社区文化工作坊:开设“艺术实践工坊”(如陶艺、剪纸、扎染、戏剧表演等),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艺术魅力。

2. 社区艺术快闪与路演:组织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在社区公共空间开展“音乐快闪”“舞蹈路演”“即兴戏剧”等互动表演,营造活力氛围。

3. 跨学科融合活动:结合学科特色(如外语、商科、信息技术等),举办“多语种诗歌朗诵”“数字艺术创作”“社区文创市集”等跨界活动,激发创新思维。

(四)品牌打造与成果转化

1.“一社区一品牌”建设:结合自身特色(如红色文化、学科背景、学生兴趣),培育长期性品牌活动(如“社区戏剧展”、“环保艺术展”、“社区读书会”),形成可持续的文化品牌。

2. 志愿服务与社区联动:组织学生以艺术形式参与社区服务,如“墙绘美化社区”“艺术支教进乡村”“社区公益演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3. 长效机制与总结推广:建立“社区共同成长专项档案”,依托“第二课堂”大数据平台记录学生参与学生社区活动的频次、质量及成果,作为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先和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确保安全

各社区一线单位要牢牢把握艺术系列活动的政治方向,充分认识到社区艺术节在学校美育工作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工作统筹力度,认真、严谨地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扎实推进,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

(二)广泛发动,形成常态

各社区一线单位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与形式,将吸引学生参与作为重要考量,致力于实现舞台、快乐和友谊的全方位共享。借助社区艺术节这一契机,积极动员广大师生踊跃投身学校美育实践活动,推动学校美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发展。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社区一线单位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活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集中展示活动的特色亮点,深入挖掘并大力宣传活动所蕴含的教育内涵,让更多人了解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四)联动课堂,合力育人

各社区一线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展示学校美育成果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持续加强艺术教育教学领域的交流与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助力学校育人质量实现稳步提升。



中共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委员会学生工作部

2025428


关闭窗口